站內搜索
今年十月是偉大的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在海內外,所有中華兒女都在采用不同形式,紀念這一偉大歷史事件,總結這一事件對中國百年來社會發展變化的巨大影響。
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
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這場革命對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產生了重大深遠的影響。第一,它不僅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統治,而且從根本上徹底推翻了在中國延續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它不是簡單的改朝換代。第二,辛亥革命為中國的民主、進步打開了大門,為中國的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開辟了一條光明大道,盡管這條道路非常坎坷。第三,辛亥革命在中國帶來了一次史無前例的思想大解放,為隨后的五四新文化運動,馬列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為中國現代化打下了基礎。
辛亥革命和歷史偉人孫中山
紀念辛亥革命,我們首先要緬懷為復興中華民族而赴湯蹈火的革命先驅和前輩英烈,而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就是孫中山先生。
從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開始,孫中山一直在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在十分艱苦的環境中,遠渡重洋,流浪海外。他從海外華僑中募集資金,在國內發動十余次武裝革命,堅持理想,鍥而不舍,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從而贏得了國人的無限敬仰。一百年來,人們從未忘記這位為國家、為民族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歷史偉人。
孫中山堅忍不拔的革命意志,高瞻遠矚的世界眼光,務實開明的思想主張,順應歷史潮流的自覺行動,以民族獨立、國家興亡為己任的無私胸懷,造就了他作為中華民族領袖、革命先行者的偉人地位。
孫中山給后人留下的最寶貴的遺產,是他的光輝思想,他的不朽精神。辛亥革命后,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他第一個喊出“復興中華、統一中國”的口號,提綱挈領地提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為中國的未來繪制藍圖。把追求國家的富強、實現國家的統一,作為他矢志終身的兩大奮斗目標。他的口號,呼喊出了那個時代包括海外游子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的心聲,也集中反映了當時人民大眾的主流民意。
辛亥革命的核心是“復興中華、統一中國”
作為一位有理想、有抱負、有目標、有方向的革命領袖,孫中山一生光明磊落,無私無畏,始終把追求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實現國家完全統一作為至高無上的使命。辛亥革命后,孫中山在《臨時大總統宣言書》中,將實現國家統一作為立國方針,并提出五個統一:民族統一,領土統一,軍政統一,內治統一,財政統一。孫中山指出:“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國家一天不統一,就不能說革命成功。”為使中國強盛起來,他親手繪制了“建國大綱”這一宏偉藍圖,使國人大開眼界。孫中山臨終留下傳世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一百年過去了,海峽兩岸在經濟建設方面都各自取得了驕人的成就,香港、澳門已順利回歸祖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孫中山先生和革命先烈的偉大抱負不斷得到實現和發展。在辛亥革命一百年后的今天,爭取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依然是兩岸同胞及海外僑胞在21世紀的兩大重任。今天,我們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共同探討如何實現孫中山這兩大宏愿,就顯得格外有意義。
我們旅西僑界包括臺灣同胞在內,歷來高舉愛國主義旗幟,有著反“獨”促統、維護祖國統一和尊嚴的優良傳統,在兩岸關系展現和平發展良好態勢的今天,我們遵循孫中山先生的教誨,兩岸同胞團結攜手,做好事辦實事,做和平發展的推動者,做祖國統一的促進派,做振興中華的實踐者。
(作者為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西班牙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
相關新聞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