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12年臺灣大選終于落下帷幕,隨著懸念落地,兩岸都松了一口氣,關于“倘若蔡英文當選,兩岸政策將何去何從”的討論戛然而止。
人民是最講實際、最講實惠的,誰最能給人民實惠,人民自然就支持誰。在本輪選舉中,蔡英文傳遞給民眾的信息顯然過于務虛,她聲稱要“創造臺灣新的政治文化”,無外乎就是將“臺獨”理念換個“包裝”販賣給臺灣選民,贏取選票繼而用政治權杖建立他們夢寐以求的“臺灣國”。在此次大選的拉票中,蔡英文十分清醒地看到,否認“九二共識”對她“政治上位”是一塊絆腳石,所以在第一次電視辯論大會上,蔡英文提出將“一中各表”納入“臺灣共識”討論。這個由蔡英文依照民進黨1999年通過的“臺灣前途決議文”而產生的“臺灣共識”,其實就是“中華民國”等于“臺灣共和國”,掩蓋不了她“臺獨”的本質。盡管蔡英文一直強調臺灣的民主政治,強調臺灣的未來、臺灣的價值,但她先前拒不承認兩岸“九二共識”的政治理念,恰恰是反民生、讓臺灣未來和價值“前途未卜”的一大死穴。
馬英九2008年當選后,阻止了“臺獨”的步伐,扭轉了文化上的“漸進式臺獨”,打破了兩岸的對立與隔閡,讓兩岸沖突的風險降低。據臺灣有關方面的調查,50%的民眾支持馬英九在“施政演說”中將“促進經濟發展列為最重要的議題”,40%的民眾支持將“縮小貧富差距列為亟待因應的課題”,38%的民眾支持馬英九“穩定與發展兩岸關系”。而馬英九強調最多的也是如何讓人民獲得更多的好處,讓人民更有尊嚴,讓社會更公平正義,讓兩岸關系更和諧、互信,讓臺灣有一個有序、和平、穩定的環境。
因此可以說,民生才是最大的民意。馬英九勝選是順理成章的,這才是人民最需要的。海外華僑華人也期待馬英九在繼續執政的這個四年間,能夠為兩岸關系的進一步發展做出更加積極的努力和貢獻。
(作者為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歐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主席)
相關新聞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