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民進黨在臺灣2020年選舉中取得立法權和行政權,實現全面執政。相比之下,島內其他政黨則逐漸走向式微和泡沫化。根據政黨制度理論,臺灣政黨政治已經初具“一黨獨大”制條件。
一、民進黨“一黨獨大”趨勢分析
(一)民進黨優勢明顯,其他政黨難以與其競爭
臺灣民意基金會在臺灣2020年選舉后民調顯示,島內主要政黨支持率分別為:民進黨41.1%,國民黨12.5%,臺灣民眾黨9.3%,“時代力量”黨5.1%??梢钥闯?,國民黨、民眾黨、“時代力量”黨三個政黨支持率加起來都不及民進黨,臺灣政黨格局已呈現不穩定的“一大兩中多小”局面。臺灣傳統的政黨平衡格局正在被打破,正向著民進黨“一黨獨大”趨勢演變。以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出現了持續衰弱的局面。2018年臺灣“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大獲全勝,在臺灣22個縣市長中,國民黨一舉拿下15席,民進黨拿下6席,另有1席為無黨籍。但僅僅一年多之后的2020年選舉,國民黨卻大敗。除了輸掉臺灣地區領導人,在立法機構席位的競爭上也完敗于民進黨。實際上,從2008年以來,國民黨在臺灣立法機構中的席位始終處于下降趨勢。2008年,國民黨在立法機構拿下81席,2012年拿到64席,2016年降到35席,2020年拿到38席,雖然增加3席,但仍然沒過半數。相比之下,民進黨在立法機構拿到61席,超過半數,且比國民黨多了23席。再看看同處泛藍陣營的親民黨和新黨,更是慘不忍睹,在立法機構里竟然一席都沒有,出現了泡沫化的趨勢。
(二)國民黨走向“民進黨化”
國民黨在臺灣2020年選舉中慘敗,黨主席吳敦義辭職。國民黨的失敗雖然有外部的客觀原因,但國民黨自身的主觀原因也不能忽視??v觀近些年,國民黨出現了理想信念丟失、黨內不團結、斗爭精神喪失等現象。臺灣孫文總校校長張亞中指出,從李登輝以黨主席身份帶頭摧毀國民黨起,國民黨就逐漸失去核心理念。理念蒼白帶來的就是價值混亂、政策模糊、是非不分、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國民黨缺少中心思想以后,基本是“拿著香跟著民進黨拜”,沒有辦法去反駁所謂的“臺灣主體性”“民主化”之類論述。在臺灣2020年選舉中,國民黨不僅沒有對民進黨混淆“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的行為進行批判,反而跟隨民進黨一起反對“一國兩制”,自己又無法提出符合時代潮流的兩岸關系新論述,導致喪失話語權,不但沒有爭取到年輕選民和中間派的支持,反而喪失了部分傳統的深藍支持者。
2020年選舉失利引發了國民黨內部大討論以及黨內權力結構調整。一些人認為國民黨過去跟祖國大陸走得太近,被民進黨貼上“又老又紅”的標簽,不利于爭取臺灣民眾的選票。江啟臣和郝龍斌在競選國民黨主席時發出了“反對‘一國兩制’”、“‘九二共識’過時、欠缺彈性”、中斷“三通”等言論,甚至還有“‘中華民國’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臺灣前途由2300萬臺灣人民決定”等明顯民進黨話語體系下的論述。這表明國民黨有著向臺灣本土化政黨演變的風險,其兩岸政策正持續向民進黨方向靠攏,兩黨的兩岸政策趨同化現象明顯。
(三)民進黨“一黨獨大”漸成趨勢
民進黨繼2016年選舉之后再度取得臺灣全面執政權,從蔡英文獲得的817萬選票可以看出,民進黨的群眾基礎穩固并且還在擴大,民進黨已經發展成為島內第一大政黨。考慮到泛藍陣營在民進黨的追殺下日漸式微,可以預測,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在島內政黨格局中民進黨“一黨獨大”局面將持續。在民進黨掌握立法機構的情況下,蔡英文將成為臺灣自領導人直選以來權力最大的領導人,集臺灣“黨、政、軍、情(治)”大權于一身,擁有政治權力與利益分配的最終決定權,而傳統政黨政治的制衡機制將難以發揮作用,所有的資源都會向民進黨集中,繼續加劇其“一黨獨大”的趨勢。其他黨派的發展空間則越來越小,出現政黨發展的“馬太效應”。此外,統派還會面臨民進黨更加殘酷的追殺,島內“綠色恐怖”可能會更加嚴重??梢钥吹剑诿襁M黨2020年選舉獲勝,再次取得完全執政后,其在臺灣立法機構推動的“法案”與人事案無一不通過,事實已經預示著民進黨“一黨獨大”時代的來臨。
2020年6月,民進黨主導“罷韓”以93.9萬驚人高票輕松跨越門檻,成功罷免了高雄市市長、國民黨人韓國瑜,隨后民進黨人陳其邁在高雄市市長補選中輕松勝出。有評論指出,民進黨正從“一黨獨大”走向“一黨專政”。在“一黨獨大”背景下,民進黨為了控制島內媒體資源,方便搞“一言堂”,開始用行政手段打壓“不聽話”的媒體。2020年11月,民進黨當局以行政命令關閉中天新聞電視臺,大開民主倒車,引發民怨。民進黨只顧一黨利益不惜損害臺灣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長此以往必將反噬自身。
二、民進黨“一黨獨大”的影響
民進黨“一黨獨大”造成的影響顯而易見。
(一)加速臺灣社會“臺獨”化傾向
民進黨自2016年上臺執政以來,就開始將“激進臺獨”路線變為“漸進臺獨”路線,一步一步以“切香腸”方式推動“臺獨”。主要表現為:在島內大力推行“去中國化”;利用“修法”阻礙兩岸交流;營造“恐中”“抗中”氛圍,制造“亡國感”。在2020年臺灣選舉期間,蔡英文大肆詆毀“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將統一后的兩岸制度安排與“九二共識”故意混淆,制造臺灣民眾的“焦慮感”騙取選票。隨著蔡英文連任成功,種種跡象表明,其在第二任期內的“漸進臺獨”路線將會比第一任期更加細化和系統化,將會在臺灣社會、文化、教育等領域全盤推行“去中國化”,在法律領域推行“事實臺獨化”,在經濟領域推行“脫中倒美化”,在軍事領域推行“深度美式化”等。正如臺灣學者蘇起所言,“蔡英文會帶領臺灣朝著‘兩國論’匍匐前進”。
蔡英文在“5·20”就職演說中不僅沒有像2016年那樣提到兩岸“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甚至連“九二”這兩個字都沒有提。蔡英文直接稱“中華民國臺灣”,故意切割“中華民國”在祖國大陸的歷史,突出臺灣的主體地位,試圖以“中華民國臺灣”取代“中華民國”。蔡英文的“臺獨”路線不止停留在表述,行動上也在積極推進?!?·20”之后,民進黨當局成立“修憲委員會”,要對“憲政議題”進行充分討論,加強“國家體制”的建設,推出各項“臺獨”舉措。此外,蔡英文還可能利用民進黨內部的“激進臺獨”勢力拋出更危險的“臺獨”議題,挑釁祖國大陸??梢灶A見,在第二任期,由于沒有連任壓力,缺少有效的在野黨制衡,以及在中美博弈大環境下,蔡英文將會在總體維持“漸進臺獨”的路線下,制造各種小動作,加碼“臺獨”,推動臺灣社會的“臺獨”化,將“臺獨”進程往前更推近一步。
(二)民進黨當局會繼續制造兩岸緊張
臺灣2020年選舉前,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就已經發生變化,由過去對祖國大陸示弱轉變為示強。從“四不”,即“不挑釁、不對抗、不制造兩岸緊張,不挑起軍事沖突”,調整為“四個必須”,即“必須正視‘中華民國’臺灣存在的事實,必須尊重2300萬人民對自由民主的堅持,必須以和平對等的方式來處理兩岸之間的歧異,必須是政府或政府所授權的公權力機構坐下來談”。蔡英文連任后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專訪表示,臺灣“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在“臺灣主權”上沒有談判的空間。蔡英文還說,“過去3年多來,我們看到中國的威脅加劇,包括軍事演習以及艦艇或軍機繞臺,再加上香港發生的事,也讓人民更切身感受到這個威脅的真實性,而且越來越嚴重”。蔡英文還出語威脅祖國大陸,“入侵臺灣將會付出相當的代價”,臺灣不排除戰爭。
蔡英文在2020年選舉期間大打“抗中牌”“反中牌”,大肆營造“亡國感”,讓蔡英文及民進黨當局認為只要制造兩岸關系緊張,煽動島內民粹,就能獲得政治紅利,從而有利于長期執政。在這個思維下,民進黨當局將會繼續制造兩岸對抗,惡化兩岸關系。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首先在武漢爆發,蔡英文當局不僅禁止臺灣企業向祖國大陸出口口罩,還將新冠肺炎稱為“武漢肺炎”,這種幸災樂禍、落井下石的行為充分表現了民進黨“仇中、反中、抗中”的心理。所以,蔡英文連任后,繼續留任“深綠人士”延續“兩岸敵對”政策。如,善于操弄“臺獨”話術的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長于制造兩岸對立情緒的大陸事務主管陳明通、屬于“臺獨”基本教義派的教育部門負責人潘文忠等。蔡英文還讓“綠營”律師出身、“臺獨”意識形態鮮明的顧立雄出任“國安會秘書長”重要職位。這樣的人事安排表明蔡英文在第二任期根本沒打算改善兩岸關系,反而要繼續制造“兩岸敵對”,從而鞏固民進黨在島內“一黨獨大”的執政地位。
(三)強化臺灣在美國對華戰略中的“棋子”作用
2017年年底隨著美國對華戰略出現重大調整,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認為中國是美國安全的首要威脅,美國開始與中國進行全面競爭,對中國進行遏制。拜登上臺后,延續了特朗普時期對中國的強硬政策。在中美戰略博弈加劇的背景下,美國頻繁打“臺灣牌”,出臺了一系列“挺臺”法案,如“與臺灣交往法”“臺灣保證法”“臺北法案”等;加強與臺灣的軍事聯系,加大對臺軍售力度;派軍機、軍艦進入臺灣海峽;公然將臺灣納入美國的“印太戰略”等。美國的這些行為給“臺獨”勢力釋放了嚴重的錯誤信號,增加了其挑釁中國大陸的底氣。臺灣2020年選舉期間,美國明顯支持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早在2019年6月,美國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薛瑞福就透露,美國和臺灣當局已經就臺灣2020年選舉展開對話,美國考慮“直接提供幫助”“強化臺灣應對能力”。美國還高調安排蔡英文在臺灣選舉前“過境”美國紐約,此舉明顯向外界表達“挺蔡”意圖。2020年,隨著中美關系的惡化,美國加大了打“臺灣牌”的力度。蔡英文連任后,美國繼續提升與臺灣的官方關系,派衛生與福利部部長阿扎和副國務卿克拉奇訪問臺灣。克拉奇是美國國務院自1979年以來訪臺最高層級官員,美國的行為公然違背一個中國原則。2020年10月22日、10月27日、11月4日,美國14天內連續三次宣布對臺軍售,舉世罕見,總金額41.813億美元。特朗普任期內美國共11次對臺軍售,密度之高,前所未有。
對于美國打“臺灣牌”的舉動,民進黨當局甘當“棋子”,與美國勾連,極力迎合、討好美國,迫不及待地充當美國遏制中國大陸的“馬前卒”。2020年8月28日,民進黨當局宣布將開放含有瘦肉精的美豬、牛肉進口。民進黨當局為抱美國大腿,不顧臺灣民眾的安全和健康,引起島內一片嘩然。正如國臺辦發言人所言,民進黨當局公然對大陸進行赤裸裸的軍事威脅和挑釁,不自量力,企圖勾聯外部勢力“以武謀獨”,加劇臺海緊張,只會嚴重破壞臺海和平穩定,給臺灣民眾帶來深重災難,最終必然是死路一條。
從臺灣2020年選舉結果看,民進黨地位穩固,在島內難遇對手。民進黨當局通過打壓在野黨、挑起兩岸對抗、激發內部民粹、依附外部霸權,進一步鞏固執政基礎。然而,“一黨獨大”并不意味著民進黨就能長期執政。有學者表示,臺灣實行的是政黨政治,民眾不愿看到民進黨“一黨獨大”,美國也不喜歡臺灣一黨長期執政,所以民進黨不可能在臺灣長期執政。民進黨要想長期執政面臨的挑戰還有很多,比如如何發展臺灣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變“重選舉,輕治理”的形象,如何處理腐敗、派系等等問題。實際上,臺灣島內政治發展是極其特殊的,除了內部因素,外部因素往往更能發揮決定性作用,包括兩岸關系、美國因素等。從過去的經驗看,臺灣民眾的訴求以及社會矛盾會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隨時發生搖擺,這往往會成為影響未來臺灣政黨政治發展的主導因素。總之,未來觀察民進黨是否可以延續“一黨獨大”趨勢,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看。首先,目前已經“一黨獨大”的民進黨是否會因為權力過度集中而走向獨裁。其次,民進黨當局怎樣平衡中國大陸和美國對臺灣未來發展的影響,這涉及到中美關系未來的走向。最后,國民黨在新生代領導人帶領下能否提出新理念以獲得青年一代支持,能否通過內部整合增強凝聚力,更好地發揮對民進黨的制衡作用。
相關新聞
中國日報英文版兩岸頻道 | 中國日報中文版兩岸頻道 | 湖南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 廣西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 江西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 中國政府網 | 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 |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協網 | 黃埔軍校同學會 | 全國臺聯 | 中國僑聯 | 臺盟 | 新華網 | 人民網 | 中新網 | 中央電視臺 |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 國際在線 |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