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正義”是民進黨兩次執政的核心概念, 是民進黨當局“臺獨”“拒統”的理論核心,是民進 黨當局打擊國民黨、徹底解構臺灣島內“一中理論” 的重要手段,也是民進黨跟西方反華勢力勾結的重 要工具。深入挖掘“轉型正義”的理論架構,對解 構島內“臺獨”理論建構有著重要作用。
一、“轉型正義”是通過英文中譯建構出的概念
中文政治學理論中沒有“轉型正義”一詞,該 詞是民進黨臺北市黨部主委吳怡農的父親吳乃 德 從 英 “transitional justice” 翻 譯 而 來。 “transitional justice”在聯合國官方網站的中文 譯法為“過渡司法”。2004年,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曾 就這一問題做了清晰界定,具體包括起訴個人、賠 償、追尋真相、改革機構、人事審查等。國際過渡 司法中心創立成員畢克佛德將此定義為,“一個原先 不民主的社會,如何處理過去所發生的人權侵犯、 集體暴行,或其他形式的巨大社會傷痛,以建立一 個比較民主、正義、和平的未來”。國際上“過渡司 法”的實踐最主要有兩種,一是二戰后的“德國模 式”,通過紐倫堡大審判清洗納粹黨,繼而建立以 憲法為中心的民主的防御機制“防衛型民主”;二是
南非的“真相與和解委員會”模式,它并非單純由 威權轉變到民主社會,也包括對殖民者及其幫兇的 清算以及“去殖民地化”。“transitional justice” 的基本內涵專指民主政體下對過去威權政府不正義 行為的調查、矯正與賠償,以維護民主人權、追求 和平穩定、實現社會和解。聯合國之所以形成這一 共同認識,是為了反思二戰以來人類歷史上不正義的行為,防止類似歷史重演。
20世紀80年代,有西方學者對“transitional justice” 做了系統性研究, 并 按照歷史時期將 其劃分為戰 后時期、 后冷戰時期和穩定國家的 transitional justice。為了迎合某些政治勢力需 要,臺灣地區學者將 transitional justice 翻譯成 “轉型正義”,并將“二二八事件”納入到“轉型正 義”譜系中,對大陸進行惡意歪曲,企圖通過理論 塑造獲得國際社會對“臺獨”的支持,拒絕兩岸統 一。吳乃德將“transitional”翻譯成“轉型”,實 質上存在著否定前一階段、肯定后一階段的意涵;將 “justice”翻譯成“正義”,則是滿足島內某些政治 勢力的需要,意在從理論上否定前當局的正當性與合 法性,企圖賦予“新當局”以“正義性”和正當性。
這一理論為民進黨所用后,蔡英文背后操盤的 “臺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將民進黨第一次執政 之前的國民黨當局界定為“獨裁政權”,將民進黨當 局界定為“新興民主政體”,按照民進黨預設的語境, “轉型正義”就是對過去“威權政府”的“不正義” 行為的調查、矯正與賠償。為此,他們明確提出,要 進行理論塑造、法律建構、具體懲罰和歷史定位等。 這操弄早在陳水扁執政時期就已經開始,到蔡英文 執政,島內政治環境發生巨大變化,民進黨進入“政 治收割期”,開始強推“轉型正義”,將其當作核心理 念進行操弄,已經對島內政治生態造成了惡劣影響。
二、“轉型正義”的起手式是追殺中國國民黨并 建立民進黨政權所謂的正當性
作為民進黨前身的“黨外”是為了推翻國民黨而形成。民進黨更是為了推翻國民黨而成立的,后 來形成的“轉型正義”理論的目的自然不言而喻。 2007年民進黨“正常國家決議文”中就提及應全面 推動“轉型正義”,因當時陳水扁政權貪腐案沸沸揚 揚,在島內沒有推動的環境,民進黨只能在“轉型 正義”問題上暫時偃旗息鼓。2016年民進黨重新上 臺后,“轉型正義”立即卷土重來。 在選舉階段,民進黨就明目張膽提出“轉型正 義”的選舉訴求。2015年,蔡英文拋出“五大改革” 競選政策訴求,核心是落實“轉型正義”。民進黨上 臺后,就迫不及待地正式揭牌成立“不當黨產處理 委員會”,由民進黨內的法律專家顧立雄擔任“主任 委員”,磨刀霍霍開始對國民黨展開“割喉戰”。2017年7月25日,臺灣“立法機構”三讀通過“政黨及其 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民進黨當局開始“依法”處理國民黨黨產。“黨產會”成立后迅速 行動,對國民黨進行抄家,凍結并追繳國民黨黨產,導致國民黨一度斷炊,國民黨最終不得不遣散部分 黨工,同時又面臨發不出遣散費反而被自家黨工提 告的窘境。“黨產會”的一系列行動不只針對國民黨 黨產,還重在拆解國民黨的附隨組織,通過認定中 投、欣裕臺等附隨組織進而將國民黨股份充公以斬 斷國民黨的金脈,通過認定婦聯會為附隨組織打擊 潛在支持國民黨的外圍勢力以斬斷國民黨人脈。隨 著選舉臨近,“黨產會”的聽證、認定等程序繼續推 進,其目的就是讓國民黨永無翻身的可能。無論從 民進黨的“轉型正義”理論,還是從其落實“轉型正 義”的具體行為看,其“轉型正義”的目標就是中國 國民黨,追查的“不當黨產”就是中國國民黨的黨產, “轉型正義”就是為徹底將中國國民黨擊垮量身打造 的黨爭工具。
民進黨對國民黨的打擊,不單純是追查“不當 黨產”,還有徹底否定中國國民黨,否定其歷史、否 定其理念、否定其領袖人物。2016年蔡英文上臺伊 始支持度并不高,為扭轉支持率下滑的不利局面, 民進黨當局聲稱三年內拿出“轉型正義”調查報告 書,目標直指國民黨,意圖借政黨斗爭和政治清算 徹底打倒國民黨,改造現行“憲政體制”,推翻“兩 岸同屬一中”的政治框架,走“中華民國臺獨化”的 “反中拒統”“事實臺獨”路線。民進黨當局借“反 共”“反中”“拒統”以走出執政困境的危險行為, 蔡英文給自己并給臺灣民眾形塑了歷史敵人蔣介石、 意識敵人“中國”、島內“統派”三大“敵人”,再以 民主之名“反蔣”反國民黨、以自由之名“反共”“反 中”“拒統”,意圖取得政治正當性,置臺灣安全和 兩岸關系未來于不顧,實為陳水扁政治操弄的“升 級版”。蔡英文所謂的“轉型正義”,就是執政后對在野國民黨的政治清算,以“正義”之名行“反 中”“拒統”之實,挑動島內認同對立。
三、“轉型正義”的目標是“去中國化”、樹立 “臺獨”合法性與正當性
民進黨當局和“臺獨”學者對“轉型正義”的 操弄有一個清晰的路線圖。他們將“transitional justice”操弄成“臺獨”理論體系中的一個概念, 并將其定義為“轉型正義是指一個國家正在進行民 主轉型(democratic transition)之際,如何處理 歷史正義(historical justice)的課題”。他們擬 定的“轉型正義”譜系和“臺獨”路線圖直接揭露了 他們的目的。
通過“轉型正義”推進“臺獨”路線圖不難看 出,“臺獨”學者用“轉型正義”偷換“過渡司法” 概念,意圖是利用“轉型正義”進行“臺獨”分裂活 動,為之編織了一套系統性的建構程序。
首先,民進黨當局這套“轉型正義”推進“臺 獨”路線圖要塑造所謂“臺灣民族”,將臺灣島內的 2300萬人從整個中華民族中切割出去。民進黨當局 在“轉型正義”的架構中,通過“轉型正義條例”授予了以原住民“轉型正義”建構原住民史觀、進而建 構“臺灣民族”認同的法源。2016年蔡英文就職演 說時表示“會重建‘原住民史觀’”。蔡英文宣稱要 代表執政當局向臺灣原住民族正式道歉,專門強調 了“過去四百年來”承受的苦痛和不公平待遇,就 是為了將荷蘭殖民、鄭成功收復臺灣、清朝的統治、 日本殖民、國民黨光復臺灣、國民黨兩蔣治理時期 統統歸為“外來政權”,是為了將“移民”和“殖民” 混淆在一起,把漢人的移民開發說成是對島內原住 民的掠奪,以破除臺灣民眾歷史形成的漢族史觀, 塑造“臺灣民族”自源自發、獨立于中華民族之外的 “原住民史觀”。在此基礎上,蔡英文成立“原住民 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簡稱“原轉會”), 還親自擔任這一委員會的召集人,就是想利用這一 機構,彰顯自己搞“臺獨”的政績。民進黨當局拔 高臺灣的南島語系、少數民族、新住民和殖民元素, 鼓吹“臺灣主體意識”“臺灣命運共同體”,夸大兩 岸制度差異,顛倒本末視中華文化為臺灣文化的一 個分支,以“原住民史觀”代替“大中國史觀”,以 此建構與中華民族“殊源異歸”的“臺灣民族”,幻 想把臺灣塑造成像美國、新加坡那樣“多語言”“多 民族”的“新民族”“新國家”。其“民族塑造”就 是塑造所謂“臺灣民族”,從民族建構上徹底將“臺 灣民族”和“中華民族”切割開來,永遠斷絕與“中 華民族”的聯系。
其次,民進黨當局要按照所謂“自由”“民主” 的方向,進行所謂自由化、民主轉型與民主鞏固, 推動臺灣成為“正常國家”。當前,民進黨當局自我 判斷,“臺獨”已經成功,根本不用宣布,他們所需 要的是將臺灣從“不正常國家”推進到“正常國家”, 為此就要進行“民主鞏固”。為此,他們采取一系列 措施對批評“臺獨”的中天電視臺等進行關停,并 推出一系列綠色恐怖措施。他們從所謂“正常國家” 角度,進行政治體制的規范和建構,包括所謂“國 家肇建”“國家建構”。他們所謂的“國家肇建”就是 “臺獨建國”的過程,包括“正名”“制憲”等,簡 而言之就是用“臺灣共和國”徹底取代“中華民國”, 這一意圖到目前為止依然是傳統型“臺獨”分子念 念不忘的目標。其中“國家建構”就是要為“臺灣共 和國”量體裁衣打造一整套“國家制度”,其中包括 軟性的文化教育如“轉型正義譜系”、論述、教育等, 更包括硬性的法律制度如“轉型正義五法”、島內其 他法律制度的“臺灣共和國化”。
第三,其“轉型正義”是為了阻礙兩岸交流、 抗拒國家統一。民進黨當局利用當政之便,加強對 島內的各類資源整合,扶植“臺獨”勢力,恐嚇和阻 礙兩岸交流,打壓島內反“獨”促統力量,復辟白色 恐怖和綠色法西斯化統治,不但沒有帶來“修復式 正義”,反而帶來“撕裂式邪惡”,用“斗爭與追殺” 的寒蟬效應代替了“真相與和解”。她加強對民視、 《自由時報》等傳統媒體的控制,還發展三立電視臺 董事長林昆海為民進黨海派掌門人,投入巨大人力、 物力、財力持續經營臉書(Facebook)等年輕網民 熱衷的新媒體,培植“臺灣世代智庫”“全球臺灣研 究中心”等智庫為其造勢發聲。千方百計打壓藍營 勢力,打壓支持統一的退休軍工教團體,持續污蔑 大陸等。以此為理由,民進黨當局先后修改或制定 “兩岸人民關系條例”“國安五法”“反滲透法”等, 用“恐怖立法”恐嚇島內民眾,阻礙兩岸正常交流。
“轉型正義”是民進黨當局推行“臺獨”頻繁 使用的政治手段,它以民主轉型、社會正義的名義, 破壞“臺式民主”,對國民黨進行清算,從物質上、 精神上、法理上、社會基礎上持續削弱國民黨,打 擊“一個中國”認同,減少島內抗衡其“臺獨”活動 的力量,營造島內民進黨“一黨獨大”的政治生態, 這一逆歷史潮流的政治操弄或許在一時能夠甚囂塵 上,但是根本無法阻擋歷史大勢,阻擋不了國家統 一目標的實現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