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和平統一是全世界華僑華人共同的心聲
非常榮幸來香港參加全球華僑華人促進中國和平統一大會,看到這么多來自全世界的華僑華人同胞與會,更證實了,中國的和平統一是全世界各地多數華僑華人共同的心聲,是值得大家持續投入心力一起努力的偉大使命。
雖然這幾年,有些人可能對和平統一感到悲觀,理由不外是包括新黨在內的統派政黨在臺灣選舉的得票率持續萎縮,民調支持統一的比率依然低迷不振,乃至于美國兩黨都走鷹派路線,因此鼓動支持民進黨當局的“抗中保臺”路線,民進黨也出于選舉利益考慮全力配合,導致兩岸處處對立,看起來好像都不利于和平統一,但成典以為,并不盡然。
首先,大陸在改變,最早以前臺灣民眾排斥統一的一個理由是覺得大陸經濟落后,一直到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時,都還有許多人拿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施行后臺灣的薪水會被拉低當理由反對服務貿易協議。但又十年過去了,大陸越來越多地方和行業的薪水都已經趕上甚至超過了臺灣。隨著大陸經濟的持續成長,經濟將不再是統一的障礙,反而可能成為統一的助力。
其次,雖然出于政治考慮,美國兩黨政客都在挑高和中國大陸的對立,但歷年多次民調也顯示針對美國派兵參與未來可能的臺海戰爭,贊成方和反對方各有約4成,且兩大黨支持者都有一定比例反對參戰,作為所謂民主國家,美國政治人物勢必要考慮民意立場,稍微挑起對立有可能,但也不敢輕易讓臺海開戰,以免屆時陷入無論派兵與否都要得罪起碼4成美國人民的困境。
第三,從民進黨的角度看,基于選舉考慮,民進黨固然會一再挑起對大陸的仇恨與敵視,借此贏得這些基本盤的選票,但這些政客最優先的目的還是享受榮華富貴而不是真的為了“臺灣獨立”拋頭顱灑熱血,他們也不希望真的打仗讓既有的榮華富貴化為烏有。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理論上,美國和臺灣的政客其實都不希望真的發生戰爭,因此大陸更要沉住氣,不要被一時的“反中”浪潮惹怒,提早決定動武。只要發生戰爭就是一場悲劇,我是金門人,1949年以來兩岸開戰帶來的痛苦,金門最清楚,戰爭就是打3天痛3年后悔30年。
有人會說,縱使不打仗也不等于能和平統一,但事在人為,能否和平統一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就大陸的角度,不諱言,臺灣民眾習慣了現有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希望因為統一而導致既有的權益受影響,所以大陸方面也需要努力讓臺灣民眾放心,以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成就和先進理念爭取臺灣民心。如果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后,未來能讓多數臺灣民眾都認可大陸的發展、治理體制和治理能力、全過程人民民主,那和平統一自然水到渠成。
就臺灣的角度,所有有志之士都應努力破除民進黨的“臺獨”邪說,讓更多臺灣民眾了解,和平統一才是對臺灣最好的選擇。不能否認的是,臺灣目前統派還是少數,缺乏資源,因此也更需要海外廣大的華僑華人同胞支持,孫中山先生曾說,華僑是革命之母,一百多年后,希望華僑也能成為和平統一之母。
如今是中國百年來難得的發展機遇。從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經歷了多次的外敵入侵和內部分裂,有哪時可以像近年一樣處于連續幾十年沒有戰爭的狀態?中國人應當在和平狀態下好好團結起來,運用我們的智慧來謀發展。過去我們也看到了,從改革開放以來大陸經濟快速成長,證明只要處在和平狀態,中國經濟是可以發展好的,所以海內外所有中國人,都應該要繼續珍惜這樣難得的機遇,繼續發展,時間對和平統一是有利的,讓我們全球支持和平統一的華僑華人一起實現和平統一的愿景,讓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
(吳成典,臺灣新黨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