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作為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理解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
“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首次將習近平總書記對臺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概括為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
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準確把握兩岸關系時代變化,豐富了祖國統一理論,深刻回答了新時代新征程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實現祖國統一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運用和發展。
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之核心要義
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臺工作一系列重大創新理論和重大政策主張系統集成而形成的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戰略規劃、具體部署,以及實施規劃部署具體過程、方式方法與策略,回答了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蘊含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是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第一,堅持黨中央對對臺工作集中統一領導,是實現祖國統一根本保障。歷史證明,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特別是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把黨的領導落實到黨和國家事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是取得勝利重要法寶。對臺工作是黨的工作,必須把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落實到對臺工作各方面,這是做好對臺工作優勢所在、關鍵所在、根本所在。
第二,堅持人民至上,團結臺灣同胞爭取民心,是實現祖國統一價值立場。秉持“兩岸一家親”,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堅持寄希望于臺灣人民方針,團結依靠臺灣同胞,共同追求和平統一。
第三,堅持在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實現祖國統一,是實現祖國統一的鮮明特色。民族復興、國家統一是民心所向,臺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解決。
第四,堅持著眼長遠在祖國大陸發展進步基礎上解決臺灣問題,是實現祖國統一戰略關鍵。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兩岸經濟同屬中華民族經濟,臺灣前途系于國家統一,系于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而以賴清德為首“臺獨”勢力誤判形勢,認為有外部勢力撐腰,就不怕大陸懲戒。正告“臺獨”勢力,挾洋謀“獨”不是出路,而是死路。歷史留給臺灣同胞的傷痛,是中華兒女共同的創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熨平心里創傷需要親情,解決現實問題需要真情,我們有耐心,更有信心”。“把民族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做一個走到哪里都受到尊敬的堂堂中國人,是近代以來中華兒女為之奮斗的目標。”決定兩岸關系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不斷發展進步,祖國的不斷發展進步才是臺灣同胞的依靠。
第五,堅持和平統一,探索“一國兩制”是實現祖國統一最佳方式。“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臺灣問題基本方針,也是實現兩岸統一最佳方式,對兩岸發展最有利。提出“一國兩制”基本國策,本身就是為了照顧臺灣現實情況,維護臺灣同胞利益福祉,其具體實現形式,與香港澳門會有所不同,必定會考慮臺灣現實情況,充分保障臺灣同胞合法權益。
第六,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是實現祖國統一政治基礎。一個中國原則是解決臺灣問題政治基礎,是底線。在底線內,兩岸關系就能改善,兩岸就能共同發展。觸碰這個底線,兩岸關系就會緊張動蕩,兩岸關系發展就會受到影響。
第七,堅持推動兩岸交流合作、融合發展是實現祖國統一實踐路徑。深化兩岸交流合作、融合發展,同臺灣同胞分享祖國大陸高質量發展機遇,建設兩岸命運共同體,是妥善處理好兩岸關系的條件。以融合發展促進統一,以統一促進兩岸更大發展,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第八,堅決粉碎“臺獨”分裂圖謀和外部勢力干涉是實現祖國統一必然要求。“臺獨”分裂行徑是解決臺灣問題最大障礙。挖掘“臺獨”社會思想根源,清除“臺獨”隱患。解決臺灣問題,事關中國核心利益,事關兩岸人民民族感情,要最大限度爭取國際社會理解與支持,決不允許任何外來干涉。
第九,堅持和平統一認同,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是實現祖國統一重要動力。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不僅是國家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國家實質上的統一,這是最高價值追求。沒有兩岸心靈契合,即使臺灣回歸了,人心未回歸,終究會出問題。中華文化是兩岸共同根脈和歸屬,只要打開心結,相互交流,就沒有邁不過的坎,就能增進互信認同。因此,治本之策在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進和平統一認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親人之間,沒有解不開的心結。久久為功,必定能達到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第十,堅持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是實現祖國統一戰略支撐。堅持兩手并用,慎重處理好和平與非和平方式關系,把握好度,始終做好戰爭準備,震懾“臺獨”和外部干涉勢力,以求不戰而屈人之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臺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臺灣同胞。
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之歷史基礎
國家統一自古就是中華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和愛國情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實現國家統一進行了不懈探索:從武力解放臺灣到和平統一、從“一綱四目”到“一國兩制”,國家統一理論不斷豐富發展,成為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的堅實基礎。
武力解放臺灣到和平統一。抗日戰爭勝利后,遵照《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臺灣回歸祖國懷抱。但蔣介石不顧人民要求和平建國的愿望,挑起內戰敗退臺灣,臺灣就與祖國分離,形成臺灣問題。1949年3月15日,新華社發表《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臺灣》,首次公開提出武力解放臺灣。1955年5月13日,周恩來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匯報亞非會議情況時提出:“解放臺灣有兩種可能的方式,即戰爭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國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條件下采取和平的方式解放臺灣。”這是中國政府首次公開提出和平解放臺灣的主張。
“一綱四目”到“一國兩制”。20世紀60年代初,周恩來將毛澤東提出的解決臺灣問題有關原則概括為“一綱四目”,既是對祖國統一理論初步探索,也是“一國兩制”基本框架雛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解決臺灣問題、實現和平統一被提上議事日程。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鄭重宣告中國政府和平解決臺灣問題大政方針,呼吁兩岸結束軍事對峙狀態,進行商談。1981年9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發表談話,進一步闡述解決臺灣問題“九條方針”。1982年1月11日,鄧小平會見美國華人協會主席李耀滋指出,“九條方針”是以葉副主席的名義提出來的,實際上就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這一制度以憲法為基礎,針對臺灣問題提出,首先成功解決了香港、澳門問題。
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之實踐路徑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對臺工作作出了戰略部署,要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把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落實到位。
堅持黨對對臺工作集中統一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解決臺灣問題事關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必須始終不渝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全黨要統一認識,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上來。深入學習領會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精神,統籌調動各方面力量,建立解決臺灣問題統一戰線,開創新時代對臺工作新局面。
堅持推進兩岸和平協商,達成制度性安排。推動兩岸平等協商、和平發展是貫徹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必然要求,也是實現祖國統一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講話提出探索“一國兩制”臺灣方案、就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島內有關政黨、團體和界別代表性人士積極與祖國大陸各界人士開展對話協商,達成攜手實現和平統一、共同致力民族復興、鞏固共同政治基礎、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加強兩岸基層交流等多項共識。通過兩岸同胞共同努力,平等協商、共議統一必將成為常態。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開展對話溝通,廣泛交換意見,尋求社會共識,在求同存異中逐步解決政治分歧問題,達成制度性安排。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加強交流合作、融合發展。2014年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福建宸鴻科技(平潭)有限公司,與部分臺資企業負責人座談,首次公開提出兩岸融合發展。10年來,兩岸融合發展呈現喜人局面,但深度融合仍需時間。兩岸同胞同祖同根,血脈相連,親望親好,應該融合發展。融合發展過程中,要貫徹好以人民為中心思想,完善臺灣同胞在祖國大陸享受同等待遇制度和政策,讓臺灣同胞分享祖國大陸發展機遇,參與祖國大陸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進程。從臺灣同胞尤其是基層民眾現實需求出發,拓展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激發兩岸融合動機,創新融合方式,讓兩岸融合發展走上法制化軌道,定能實現兩岸利益聯結,促進同胞心靈契合,夯實祖國統一民心基礎。
堅持團結臺灣同胞共同反對“臺獨”、促進統一。臺灣同胞是中華民族一分子,是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統一進程重要力量。要堅持寄希望于臺灣人民方針,一如既往團結和依靠臺灣同胞,堅決粉碎“臺獨”分裂和外來干涉圖謀。要堅定斗爭意志,增強斗爭本領,在同“臺獨”分裂勢力作斗爭過程中實現祖國統一。統一的過程就是同“臺獨”分裂勢力和外來干涉勢力不斷斗爭直至最終勝利的過程。臺灣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臺獨”立場,并且愈演愈烈,拒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甘為外部勢力遏華棋子,不斷進行謀“獨”挑釁;美國大打“臺灣牌”,掏空、虛化一個中國原則,提升美臺往來層級,加大對臺軍售,圖謀阻撓中國統一和民族復興進程。臺灣和美國無論怎樣勾連,都抵擋不了中國人民渴望統一的決心、信心與強大力量,注定要失敗。
堅持攜手共創民族振興歷史偉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必由之路。臺灣同胞是中華民族一員,血脈相連,是一家人,要不斷增進臺灣同胞尤其是青少年對民族、對國家的認知和感情,加深他們對統一有好處、“臺獨”是絕路、外人靠不住的認識,引導他們自覺投身祖國統一和民族復興光輝事業。孫中山先生指出:“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國際社會廣泛理解和支持中國人民反“獨”促統正義事業,中華兒女沒有理由不攜起手來,積極投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洪流,創造歷史偉業。(李克欽,福建仰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宋家本,福建仰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