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團結十講”暴露其“亂臺十宗罪”
日期:2025-09-05 09:31:00
來源:
作者:
字號:【小】【中】【大】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近期,賴清德炮制所謂“團結十講”,再度宣揚兩岸“互不隸屬”分裂謬論,妄稱“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民主國家”。這番歪理邪說是賴式“臺獨論述”大雜燴,充斥著謊言與欺騙、敵意與挑釁,被外界批為“亂臺十講”“造謠十講”“斗爭十講”“分裂十講”,充分暴露其冥頑不化的“臺獨”本性。
兜售“歷史虛無主義”,否認臺灣自古屬于中國事實
臺灣自古屬于中國的歷史經緯清清楚楚、法理事實明明白白。不斷有新的考古發現和研究證明海峽兩岸具有深厚歷史和文化連接,大量史書和文獻記載了中國人民早期開發臺灣情景。公元230年,三國時期吳人沈瑩著《臨海水土志》留下了關于臺灣最早記述。隋朝政府曾三次派兵到“流求”即臺灣。宋元以后,中國歷代中央政府開始在澎湖、臺灣設治,實施行政管轄。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占臺灣南部。1662年,民族英雄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清朝政府逐步在臺灣擴增行政機構,1684年設立臺灣府,隸屬福建省管轄;1885年改設臺灣為行省,是當時中國第20個行省。1895年4月,日本迫使清朝政府割讓臺灣及澎湖列島。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10月25日,中國從法律和事實上收復了臺灣。1949年以來,雖然兩岸尚未完全統一,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從未分割,臺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的地位從未改變。賴清德刻意重彈“臺獨”陳詞濫調,歪曲歷史事實,背棄民族大義,通過政治操弄、輿論煽動等,否定臺灣先住民系從祖國大陸直接或間接移居而來,罔顧中國歷代政府管轄臺灣基本事實,是對歷史的歪曲和踐踏,充分暴露了認殖民者、侵略者為父,數典忘祖、自斷根脈惡劣本質。
炒作“兩岸互不隸屬”謬論,挑動兩岸對立對抗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取代中華民國政府成為代表全中國唯一合法政府。這是在中國這一國際法主體沒有發生變化情況下的政權更替,中國主權和固有領土疆域沒有改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理所當然完全享有和行使中國主權,其中包括對臺灣的主權。由于中國內戰延續和外部勢力干涉,海峽兩岸陷入長期政治對立特殊狀態,但中國主權和領土從未分割也決不允許分割,臺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的地位從未改變也決不允許改變。賴清德卻始終拒不承認“九二共識”,頑固堅持“臺獨”立場,大肆兜售“臺獨”分裂謬論,不斷操弄“反中仇中抗中恨中”輿論氛圍,其險惡用心為建構“臺獨”論述炮制拼湊依據。
推動兩岸產業“脫鉤斷鏈”,自毀臺灣發展前景
兩岸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是市場追求資源優化配置結果,是兩岸產業和企業自主選擇產物,符合經濟發展規律和兩岸同胞根本利益,任何人任何力量都無法動搖兩岸經濟優勢互補互利雙贏大格局,也無法阻擋兩岸融合發展不斷深化總趨勢。但賴清德無視經濟發展規律,不斷抹黑祖國大陸,制造兩岸對立,打壓兩岸交流,圖謀推動兩岸經貿產業“脫鉤斷鏈”,肆意抹黑兩岸交流合作,把民眾對和平穩定的期盼、祖國大陸對臺灣同胞的善意誠意污蔑為“滲透威脅”。賴清德當局刻意蒙蔽臺灣民眾,扭曲臺灣企業投資方向,損害的是廣大臺商臺企切身利益,破壞的是臺灣自身經濟發展前景,純屬害臺毀臺。事實反復證明,祖國大陸始終是兩岸各界交流交往的推動者,民進黨歷來是阻礙者、破壞者。
以武謀“獨”,把無辜民眾綁上“臺獨”戰車
祖國大陸堅決打擊“臺獨”挑釁行徑,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臺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廣大臺灣同胞。但賴清德當局卻編造虛假敘事,誣蔑祖國大陸“威脅臺灣安全”,鼓吹所謂“為臺澎金馬而戰”,借此延長兵役、提升防務預算,挑動臺海危機。賴清德上臺后,不斷提高防務預算。2025年臺灣防務預算高達6470億元新臺幣,較2024年增加7.7%,占地區生產總值(GDP)比重2.45%,創歷史新高。臺灣老百姓的血汗錢本可用于改善民生和發展經濟,卻被民進黨當局在窮兵黷武的邪路上大肆揮霍,通過對美軍購等方式將“以武謀獨”與“倚外謀獨”相疊加,不僅沒有給臺灣帶來所謂“安全”,反而加速把臺灣變成“火藥桶”“地雷島”,讓臺灣徹底淪為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臺灣民眾普遍憂心忡忡,擔心潘多拉盒子一旦打開,臺灣將萬劫不復。賴清德為了謀取政治私利,一再“謀獨備戰”“挑釁引戰”,罔顧臺灣同胞生命安全和利益福祉,拉臺灣同胞為“臺獨”墊背,欺騙臺灣青年為“臺獨”上戰場,充當“臺獨”炮灰和犧牲品。
打壓島內政治異己,圖謀民進黨“一黨獨大”
賴清德以“斗雞性格”主導政局,操弄政治權謀,濫用司法鏟除異己,通過檢調系統打壓黨內外不同意見者,公開表示在野黨民意代表為“雜質”,引發外界一片嘩然。為了轉移施政不力輿論壓力,賴清德積極推動所謂“大罷免”,企圖把在野黨“打倒在地”。賴清德此舉勢必激化朝野對立,加劇族群撕裂,導致社會動蕩、行政空轉,瀕臨失控邊緣,進一步把臺灣拖入內耗無底深淵。
經濟社會治理失能,加劇臺灣民生深層困局
一段時間以來,臺灣經濟發展增速持續低迷,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電力運行穩定性面臨嚴峻考驗,島內民眾普遍希望臺灣地區領導人能夠以經濟社會發展為首要之務,帶領臺灣谷底反彈,重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臺灣經濟輝煌時刻。但賴清德上臺后,卻與島內主流民意反向而行,始終意識形態掛帥,醉心于布局“臺獨”謬論,追殺在野黨,無心發展經濟民生。“十講”罔顧民眾期待,絲毫不提經濟社會發展問題,也引發島內民意強烈不滿。
加速“臺獨”布局,扭曲誤導臺灣民眾認同
賴清德出于“臺獨”本性,大搞“去中國化”,在島內全方位布局“文化臺獨”“教育臺獨”“社會臺獨”,對歷史、法理事實進行扭曲、混合、拼接,編造“賴氏臺獨論述”,企圖以“臺獨”謬論“洗滌人心”、進行社會動員。賴清德明確要求臺灣教育部門推動所謂“中國威脅”識讀教育,已有13篇補充教材完成初審,將于9月新學期啟用。此舉引發島內各界強烈擔憂,輿論普遍批評這是系統性“臺獨”洗腦,將嚴重危害青年認知。賴清德還要求島內軍校通識教育刪除“中國現代史”課程,改為“世界歷史”,并縮減相關課程含孫子兵法的學分,讓軍校學生看不到抗戰歷史,學不到古代中國人智慧,讓臺灣民眾“只知有臺灣不知有中國”。賴清德當局還將臺灣同胞對臺灣的“鄉土意識”工具化,通過偷換概念(如將“臺灣本土”等同于“臺灣獨立”)、歷史虛無主義(否定兩岸同源)和制度性誤導(如“教育臺獨”及“文化臺獨”)等手段,將臺灣同胞地域情感異化為政治分離意識,將“愛臺愛鄉土”與“反中仇中抗中”捆綁,將鄉土情懷扭曲為“獨立國家意識”,目標是以“臺灣國族認同”取代中華民族認同,最終服務“法理臺獨”。這種操作不僅造成臺灣社會認同混亂,更嚴重損害兩岸同胞情感與民族整體利益。
編織“綠色恐怖”,把島內民眾囿于“信息繭房”
祖國大陸始終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積極推動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和人員往來。但賴清德當局卻倒行逆施,落實愚民政策,視兩岸正常交流交往為洪水猛獸,變本加厲制造“綠色恐怖”和“寒蟬效應”,毒化社會人心,全方位阻撓兩岸交流交往。例如,在教育領域,賴清德當局聲稱,島內中小學校開展交流活動時以歐美、東北亞等學校優先,對于兩岸交流“能避免就避免”。民進黨長期豢養網軍,每年斥資數億元新臺幣操控輿論,抹黑祖國大陸。賴清德當局“逢中必反”,謀“獨”已到了喪失理智、不擇手段的地步,實質是害怕兩岸同胞走近走親、常來常往,擔心臺灣民眾由此了解真實祖國大陸,進而拆穿其精心編造的“信息繭房”。
對美國“賣臺求榮”,反被外部勢力“吃干抹凈”
目前兩岸實力已經形成天壤之別,祖國大陸對臺灣構成了絕對碾壓性優勢。賴清德當局深知,僅以臺灣自身實力根本不可能實現“臺獨”,在指望自身無望情況下,賴清德轉向挾洋自重,“倚外謀獨”,圖謀全方位配合美國的“以臺制華”。美國奉行的永遠是“美國優先”,美國人關心的只有“美國利益”。在美國人眼中,臺灣真正的價值就是“肥肉”“提款機”,是遏制中國大陸的工具。面對美國對臺關稅霸凌和極限壓榨,賴清德當局早已“高舉白旗”、下跪求饒,卑躬屈膝,一路滑跪,獻媚輸誠,所謂與美國“談判”只是做戲,換來的只會是美國得寸進尺。賴清德宣稱要臺灣民眾“吃苦當作吃補”,提出的“應對策略”實際是對美國“大采購大投資討好方案”,是“賣臺跪美”輸誠討饒,進一步坐實“害臺賣臺專業戶”真實本質。
推動臺灣問題“國際化”,挑戰國際社會堅持一中原則基本格局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一部分。包括《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在內一系列國際法文件,都確認了中國對臺灣的主權。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取代中華民國政府成為代表全中國唯一合法政府。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第2758號決議,是在承認臺灣屬于中國一部分前提下,把包括臺灣在內全中國的代表權和席位歸還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臺灣屬于中國一部分地位從未改變,也不可能改變。中華人民共和國疆域理所當然包含臺灣地區,也一直包含臺灣地區。但賴清德惡意歪曲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謬稱“決議與臺灣無關”、拿“代表權”說事,這是對事實的歪曲、對國際法的踐踏、對國際秩序和規則的公然挑戰。
賴清德所謂“團結十講”再次暴露了不折不扣“和平破壞者”、徹頭徹尾“戰爭販賣者”、名副其實“麻煩制造者”的真實面目。但無論賴清德怎樣費盡心機,都改變不了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法理事實,動搖不了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基本格局,更阻擋不了祖國終將統一、也必將統一的歷史大勢。廣大臺灣同胞應看清賴清德頑固堅持“臺獨”立場、實施分裂國家活動真實面目,充分認識“臺獨”分裂危險性和危害性,從民族大義和維護自身安全利益出發,堅決反對賴清德和民進黨當局“臺獨”挑釁行徑,積極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鐘厚濤,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